找到相关内容16909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追捕黑手党的党魁

         全世界的社会学家都对人类目前的状况深感忧虑。他们观察到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,人的身心越来越痛苦,天天频繁地制造烦恼和恶业,如果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,那就不能解决这一切问题。大家认为应当邀请...人类执著常法起烦恼造业吗?只听到下面一阵“吱吱啊啊”,原来五个都是哑巴。从他们摇头摆手的表情看出来,他们表明自己是无辜的,既没有见到常,也没有散布常的邪论。   警长仔细思索,事实确实如此,五个哑巴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唯识|分别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4/12070274474.html
  • 谁在六道

    所构成。   而十二因缘如何造成生命的轮回,则可将十二因缘分成惑、业、苦三部分来理解。“惑”也就是烦恼,在十二因缘中指的是无明、爱、取三支;而由于这些根本烦恼,所以造作业,亦即十二因缘中的行与有;因着这些业的造作,就会产生果报,包括十二因缘中的识、名色、六处、触、受与生、老死等苦果。   印顺导师在《佛法概论》一书中也对惑、业、苦有深刻的描述。惑是烦恼,业是身口意三业;众生因惑业而产生苦果,因...

    佚名

    |轮回|无常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3/1014198370.html
  • 让心不躁动的秘诀[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]

      但我们不管是希求善法,还是追求无意义的琐事,到了最后,都应该观察心的本性,断除一切期望和疑虑的分别念,在无有任何执著的境界中安住,如此烦恼才会销声匿迹。   在此过程中,最初心若无法安住,...

   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口述 索达吉堪布编译

    烦恼|对治|窍诀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4/03/171931325640.html
  • “无我观”引导

    五取蕴唯一随业和烦恼而转,是行苦性,并没有自在的法相。 譬如:乘火车时,车厢里声音嘈杂,如果有自在性的我,当音声、耳根、耳识和合时,能否充耳不闻呢?或者从反面观察,不乘火车时,能否听到车厢内的...受业和烦恼的支配,由他缘现起,其中并没有能主宰的“我”。 以“无明”为缘产生“行”,“行”并非以自在的方式现起,而是唯随他“无明”而转,就像大火是随薪柴和风支配一样。“行”造业的第二刹那即在识田...

    麦彭仁波切[造] 益西彭措堪布[译讲]

    |无我|烦恼|净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9/16560318062.html
  • 佛教名相——三毒

        在我们的心中,有三个不良分子盘据,时时在毒害著我们自己,那就是三毒烦恼。人生所以不能自在、不能安乐,就是有了贪嗔痴三毒的作乱。   1.贪毒:这是因爱而生起的,染著自我为中心,执著有关自我的一切。例如:充塞在心中的是我的亲人、我的财富、我的名誉、我的所有等。有了贪心,就会顾恋过去,耽著现在,希求未来。为了贪图安逸,所以懈怠消沉。因此,贪毒之为害,非常大。   因为有贪,所以有爱、有染...

    慈庄法师

    |三毒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2/0930352345.html
  • 上惟下觉大和尚开示忍恶无嗔

       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一个“忍”字,尤其是忍恶,如果能够忍受外面境界所带来的一切恶业烦恼,这念心静下来,就不会起嗔恚。反之,若不能忍,嗔心一起,就是“火烧功德林”,不仅烧去自性功德,同时也...正襟危坐、临危不乱,要有这种定力。“禁息”就是修忍辱,绝不与对方一般见识。身口要平静、不动,心也要平静、不动,这就是一种定;有了定,就能息灭嗔心的烦恼。所以,自己要先有这种认知,无论他人如何扰乱,自己...

    惟觉和尚

    |嗔心|烦恼|忍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2315354636.html
  • 一个断除烦恼的修习方法

    一个断除烦恼的修习方法 这是一个基本的心理训练方法,目的是断除内心的所有烦恼。在自己的内心止息烦恼,依赖于正确的方法与勤奋地练习;正确的方法是,此方法是佛陀在《大念住经》中所开示的,具有完全正确的理论基础;勤奋则是指修行者全身心地投入与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。 一、认出烦恼——这是重要的第一步1、烦恼包括生气、忧虑、哀伤、焦虑、愤怒、恐惧、牵挂、仇恨、嫉妒等种种负面情绪;2、开始注意内心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54375750.html
  • 浅谈“烦恼即菩提”

    浅谈“烦恼即菩提” “烦恼与菩提,皆是一心,本无自生, 能转烦恼为菩提, 即是转识成智义。”这是禅宗的主旨,也是禅宗的最高境界了。  《金钢经》有云: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就是告诫人们,不要执著妄念,烦恼即是菩提。就好像六祖听完童子在念叨的无相偈后,言下开悟,识自本心,即见本性。很快得到师傅的印证。至于说,烦恼即菩提,在现实生活中具体有何意义。  坛经中,六祖慧能将这句话做了衍申: “前念着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2367321.html
  • 原谅别人才能释放自己

         有的人即使不学佛法,也同样坚持做人的基本原则,这就构成了人和人之间的区别,也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同的造化。懂得为人之道的人,内心世界永远是美丽和安宁的,他们不会在漂浮不定的现实中徘徊挣扎。面对世事,我也同样坚持著自己的原则,那就是:原谅别人。   造成痛苦的原因或许会有很多种,而不能原谅一个人的话,心里就会种下仇恨的种子,从此会连累自己的身心,让自己的痛苦和烦恼越来越多。所以,试著去...

    盛噶仁波切

    |原谅|宽容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2/1650018138.html
  • 身语意业不造恶 不恼世间诸有情

    意思我们很容易懂得,表示三业不造恶。“不恼世间诸有情”,就是对于一切有情众生(动物),我们不恼害它,也不要叫它生烦恼,因为它们是有感情,有知觉的。“正念观知欲境空”,这一句是智慧。观,是观察、观照;...

    净空法师讲

    |清净心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2/09532135357.html